“在没有统治之前,就别做NBA的美梦了。”这样的论调,自姚易时代后就一直伴随着中国球员冲击NBA的旅程,新星杨瀚森也未能幸免。尽管他在近期的NBA联合试训中表现惊艳,但仍有很多球迷以“未展现统治级表现”为由,看衰他的选秀前景。
姚明的成功确实给球迷留下了深刻印象,2001-02赛季,姚明场均贡献32.1分19篮板,总决赛更是打出场均41.2分21篮板的统治力,带领上海大鲨鱼夺冠。他以状元秀身份进入NBA,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中国球员都必须复制他的路径。事实上,姚明的统治力是天赋和努力的结果,而非参选NBA的前提。
参加NBA选秀前具备统治力,对于大多数国际球员来说并不现实。NBA球队更看重的是潜力、年龄和技术特点。像东契奇和文班亚马这样的天才确实少见,但NBA选秀的底层逻辑是“看天赋,赌未来”。
NBA球队对国际球员的定位与本土联赛截然不同。他们更看重年轻球员的可塑性和成长空间,而非已经展现出的统治力。NBA拥有顶级的培养体系,能为潜力新秀提供专业指导和资源,这是其他联赛无法比拟的。
许多国际球员在参选前数据平平,却因NBA的培养体系实现蜕变。字母哥、约基奇、波尔津吉斯等球员都是典型的例子。他们在选秀前数据并不出众,但凭借天赋和潜力被NBA球队选中,最终成为超级明星。
杨瀚森参选NBA的价值在于其年龄、静态天赋和策应能力的稀缺性。即使初期坐冷板凳,他接触的训练强度和战术理念也将加速其技术迭代。与其在低水平竞争中徘徊,不如尽早接受更高阶挑战。
中国篮球需要摒弃“唯数据论”,鼓励球员尽早接触顶级联赛。从姚易时代到如今,每一代中国球员的追梦历程都交织着汗水、挫折与希望。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缩影,更是中国篮球与世界接轨的缩影。年轻的杨瀚森承载了中国球迷的期望,但无论结果如何,这份敢于挑战的勇气已是中国篮球最宝贵的遗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