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冠八强不能只要一个恒大,这是个一厢情愿的命题。谁都想自己的成果更好一些,但没有哪个队能做到这一点——山东鲁能、北京国安、天津泰达、上海申花、长春亚泰、河南建业、杭州绿城,他们都止步于亚冠八强,唯有恒大,而且进得还是跌跌撞撞。
中国人的想法很奇异,大少数球队把争冠和争进亚冠作为联赛的目标,但是打亚冠的目标是什么呢?冠冕堂皇地说起来,就是抢夺更好成果,为国争光。但是,往往亚冠还没有打几场,就会选择所谓的“战略性保持”,弃亚冠而保中超。这又回到了最后的成绩,打好中超为了什么呢?为了进亚冠,进了亚冠,却又要保中超。这就构成了一个怪圈,似乎中超的球队,进亚冠只是为了“到此一游”。在2012年之前,中超球队延续五年没进过亚冠八强,且对韩国队居然无一胜绩。
河南建业2010年打了亚冠,但最终3平3负而没有出线。那一届亚冠对建业形成的最大影响,不只是双线作战带来的中超赛场不力,更主要的,是球迷和俱乐部被亚冠吊起了胃口,对自己的球队做出了“强队”的判别。所以,唐尧东在2010赛季中超的成果并不是很差,但外界的压力却让他三番两次提出辞职。而在主场输给江苏后,发作的球迷骚动事情,也是对建业的希冀过高所致。之后,建业仍然不实在践地提出“争进亚冠”的目标。而在2012联赛开端前,又缺点地把目标从之前的保级定为前十。如今的升级,实则是为前几年的自觉失望“买单”。早期的深圳平安,后来的长春亚泰,都得过“亚冠后遗症”的。实践上,沈祥福带领的亚泰,这几个赛季的成果并不是很差,但长春球迷对他很不满意,甚至主场还有人骂他。
这个“后遗症”对新进入亚冠的球队,杀伤力很大。2013亚冠的两支中超新军江苏舜天和贵州人和,他们面对的最大成绩并非对手有多么强,而是对自己的看法究竟有多清。只要定位准确,才干在亚冠和中超赛场抢夺到更好的成果。